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何朵灿烂地笑了笑,转身离去。
“再见了,母校;再见了,老柳树;再见了,麦垛子;再见了……”
何朵快步爬上山头,在心里默默做着最后的道别。待她小跑到斜坡上回头望去,那个瘦长的身影还斜靠着柳树,安静地看向这里。
楚凯远远挥了挥手。
酷暑如蒸笼般持续炙烤着沉默的黄土高坡,小麦脱粒机的轰鸣声焦躁地响彻在耳畔,何朵顶着草帽,和大人一起扎在麦场里忙活。何老爷子往机器里大把大把地塞麦杆,麦秆经过机器的滚轧,麦粒哗啦啦从底部的口子里滚出,许娇兰和何老太太早已提前把软木条编织的大簸箕放好,待麦粒接的差不多时,麻利的端起簸箕,把麦粒倒进编织袋中。何朵就负责给一个个袋子撑口,以免小麦撒到地上。
脱粒后的空麦秆突突突从机器上口喷射出去,在空中飞出一个小小的抛物线后便无力地跌落到地上,很快就堆成一定体量。何胜军和三弟一人举着一个三叉杆,把麦秆挑到边上后牢牢地压成麦垛。
经过几天紧锣密鼓的劳作,当最后一颗麦粒脱完后,麦场里已经结结实实堆了七八个大麦垛,远远看去就像远古时期的草屋一般。
接下来的半个月便是晒麦子的集中时期,一连串的操作下来,何朵已经和去年夏天一样,皮肤再次被晒成了标准的小麦色。
八月中旬玉米渐渐成熟,何朵最喜欢吃的粗粮终于端上了桌面。嫩嫩的玉米在锅里随便一煮,清甜的芳香便瞬间溢满小院。玉米好吃,却不能多吃。慰藉过几次味蕾之后,何许夫妇就要把大多数玉米都晒干脱粒,最后装袋封存。一部分日后打成玉米面偶尔做饭蒸馒头,另一部分则卖掉换些微薄的生活费。
玉米的分量重,因此许娇兰去地里掰玉米时会习惯带女儿一起。相对马路,玉米地要清凉的多,高大的玉米杆吸收了一部分热气,身上就没那么燥了。不过玉米地里蚊虫甚多,哪怕只是在再其中穿梭小会,胳膊、腿、脖子、脸等漏在外面的皮肤多少都会被虫子咬的奇痒难耐。
玉米秆是上好的天然爬架,供豆角、黄瓜等藤曼类蔬菜攀爬。每次何朵跟着母亲下地收玉米的时候,都会顺带采摘一些豆角、黄瓜或者茄子。豆角是个神奇的物种,遇到雨量充沛的时节,就会像吃了激素般噌噌疯长。明明头一天才刚摘完,过一两天再去看时,又是一大波水汪汪绿油油的豆角嗷嗷待摘。
山里人吃饭非常仰仗上天的恩赐,旱季时如果一家的粮食不够吃,那几乎家家都不够;一到了旺季,家家户户都菜满为患。许娇兰满地的豆角这时便成了幸福的烦恼,一家人即使三餐都吃也吃不完,于是许娇兰就一篮一篮送往左邻右舍。但是村里人种的蔬菜种类大体一致,因此没送几次便也送不出去了。干脆就腌成酸菜,到了冬天再慢慢“品味”
。不过豆角做成的酸菜味道会稍微差些,因此大多情况下,许娇兰只能眼睁睁看着豆角老在地里,最后变成豆角籽。
何朵不是很喜欢吃豆角,但却非常爱吃豆角做成的焖面,这也直是何胜军一家共同的最爱。先用猪油把豆角和猪肉炒到五分熟,倒上调料后加入开水,水没过锅中菜头约一厘米的样子后,再把手工擀出来的面条薄薄地铺在上面。小火焖一会后开盖轻翻,再往上继续平摊一层面条,继续小火焖煮几分钟。然后把面条大规模地翻弄几下,用铁锅铲把底部的菜轻轻铲一铲,确保不会糊锅后,继续小火焖煮。等面条焖到七八成熟的时候,就可以把整锅的食材一起翻搅均匀,接着继续盖上锅盖小火焖煮。直到面条全熟,焖面就做好了。
();() 豆角的清冽加上猪肉的荤香,再混合上面条的麦香气,芳香四溢、久久不散,早早就飘进了全家人的鼻子里,躁动着所有人的味蕾。何胜军看准时间,提前泡上一壶粗茶,搬出四角桌子放到院中等待。何朵则积极的搬凳子、拿筷子和下饭的咸菜,然后按照惯例捣上一小盅蒜末。全部准备到位后,便守在厨房门口,时刻关心着焖面的进展。
“好了么?”
“快啦!先捣蒜!”
“妈,蒜捣好了。饭好了吗?”
“快了,再稍微等一下就行了。看下暖壶里水多吗?不多的话灌点儿。”
“妈,水添好了。饭好了吗?”
“好啦!端碗!”
几番急不可耐的等待后,挚爱的焖面终于出锅。拌上少许蒜泥的焖面,吃起来更加清香爽口,在咸菜粗茶的参与下仓皇入肚。还没细细品味美味的韵律,肚子已经吃的硬邦邦了。
七月到九月是庄稼成熟的季节,和玉米前后脚报到的还有米芾、谷子(小米)、高粱这些五谷杂粮。从夏末到中秋,山里满满都是金黄和鲜橙的色块。农民们顶着大汗争分夺秒扎在稻谷堆里,米芾刚割完就要去对付谷子,谷子还没收完玉米又成熟了,玉米刚弄差不多又要去迎接高粱,丰收的大事一件接一件,忙的不亦乐乎。
不同的粮食对应不同的口粮,米芾是炸油糕、蒸糕点的主要食材,米芾的秸秆则是牛的主要口粮。玉米杆同样是牛的最爱,家里有牛的农户也会大量囤积玉米秆用来做饲料。谷子打出来的果实就是黄小米,这也是家家户户煮粥的主要材料。一小把黄米撒进烧开的锅里,半小时后盛出来的就是一碗碗橙黄色飘着米油的粥汤,这也是农民们每日必吃的主食之一。谷杆是驴、马、骡子的主要口粮。不过整个红西乡最多的还是牛,其次是少量羊群,再然后是稀稀拉拉的骡子,驴和马已经非常少见。除此之外,高粱秆也是驴、马、骡子的主要口粮,而高粱籽则主要用来喂给猪、牛、鸡等家畜家禽食用,只有少量人家会匀出一部分高粱籽,打成面粉后封藏,日后偶尔做成面糊糊打打牙祭。
这时的农村,人和牲口互相需要、悠然共存。牲口是农民在地里劳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农民则为牲口提供粮草,双方共享收成。高粱和米芾的穗子去掉籽后,余下的杆子用细麻绳扎起来,就是家家户户大规模使用的笤帚。短的米芾穗子用来扫床、炕、衣服,长的高粱穗扎起来则主要用于刷锅刷碗和扫地。有些种植技术好的农民,会种上少量丝瓜,把丝瓜剖开后,取出里面的丝瓜瓤,晒干后就是洗碗的得力工具。
至于院子这种摩擦力较大、面积较大的场所,则用从山坡里拔回来的扫帚苗清扫。无人干预的扫帚苗可以长到成年人那么高,连根拔出之后去掉叶子,仅留下枝干捆扎结实,在阳光下暴晒几日,就会成为硬邦邦挺拔的扫帚。在院子里抡着来回拨拉几下,连土带垃圾就会清理的干干净净。
山里风沙大,家家户户都要挂门帘遮风挡雨。门帘的造型千篇一律,材料也基本都是平时淘汰掉的床褥或衣服面料,被女主人剪成方方正正的统一形状后,或按照菱形、或简单花朵式样等一块一块拼接起来。整个家里面,最让许娇兰得意的专属机器就是缝纫机。不论大小面料,只要到了她手里,缝纫机哒哒哒踩个几下后,所有问题立刻迎“纫”
而解。等缝纫机在许娇兰的脚下轻快地响个几天后,门帘的大致造型就出来了。然后用一抹色的面料在四周包边,头部再缝上两到三个布扣,最后往门上一挂,干净质朴又色彩典雅的门帘便大功告成。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红西乡的人们,把大自然的馈赠运用的淋漓尽致。无需刻意学习道法自然,吃穿住行皆通过双手从大自然中加工创造。只要没有天灾人祸或者重病惊扰,倒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鸡犬相闻、小国寡民。
林康和楚月在海边意外的邂逅。网友的提议让他们做一对灵魂伴侣。楚月仰头看着这对深邃的眼睛说你高估自己了,你娶不起我。林康微低着头看着楚月略带有几分忧郁的眼神也说你敢答应,我就敢娶。领证闪婚。本以为婚后生活情感会逐渐升温,却不曾想二人的感情之间一直受着楚月父母和林康青梅竹马的干扰。林康是林氏集团的总裁。林予初的一句话让楚月惊讶无比,他隐藏的够深的。绝处逢生便是转机,掉了马甲的林康与楚月相拥而泣。二人四目相对,柔情满怀醉。...
陈玄壮穿越到了西游世界,原本他只想做个假和尚混吃等死。但穿越者注定不会平凡,这具身躯的原主竟然是如来佛祖弟子,金蝉子一魂转世。您的意思是,如今你只有两魂存世,一魂是那大僧陈袆,另一个就是我?然后你让我代替他去攻打灵山,逼佛祖退位,迎弥勒菩萨上位?看着金蝉子残魂,陈玄壮有些懵逼的问道。西行出发之前,陈玄壮与唐王李你有大乘真经,我有巨乘真经...
年代穿越空间甜宠一觉醒来,姜玉珠居然成了女主的极品三嫂,那个好吃懒做,爱慕虚荣,泼辣无赖的极品婆娘。自从她嫁入许家之后,许家就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过得鸡飞狗跳,是个讨人嫌的配角。一定是她醒来的姿势不对,重睡!她一个百万级粉丝的吃播博主,居然穿越到了物资贫困的七十年代,上辈子她这是造了什么孽啊!等等,姜玉珠许美丽,这不是她昨晚睡前,无聊时看的年代文小说么?气得她一晚没睡穿越七零,我成了女主的极品三嫂...
谢依晴做梦也没想到,她刚买了一大袋零食,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就一不留神被撞进了古代。小小的姑娘,有一点点可爱,有一点点甜,有一点点迷糊,还有一点点暴力倾向还好,家里爷爷奶奶慈祥,爹娘宠溺,...
简介关于医毒特工逆袭修仙界出生在医药世家的她,是绝顶的天才,八岁时就已经是医毒双绝…却不想家中遭受巨变…大仇得报她毫无留恋,嘴角挂着释然的微笑…玄天大6,他本是世家大族修炼的天才,只是羽翼未丰就被人害死没想到家传玉佩救了她,里面还种满了灵植…她在睁眼却穿成了他?震惊!她…她她穿到了一个十五岁少年的身上?还是被人打碎丹田被推下悬崖而死?且看她莫清颜这一世如何涅盘重生,左手炼丹,练出来的丹药喂灵宠,右手医毒,对朋友就是医,对敌人就是毒,嗯?身后什么时候多了一群誓死追随者?这时一个男人俯下身贴在她耳边说,颜儿,即使你是男儿身,我也宁愿为你而弯!这…这这,她吓的倒退几步,他却顺势壁咚把她抵在墙上,让她逃无可逃,退无可退…提醒一下,作者脾气不好,尊重的评论不管好歹我都能接受,但因为不喜欢就不尊重的乱喷,不好意思我会怼回去,第一次写修仙文,望看到的宝宝能体谅作者写作不易,不喜欢可以弃文,不用给低星刷存在感,谁都没去过修仙界,写作全凭想象,接受不了的绕道,别用其它作者的文和我的文做比较,毕竟没有谁规定修仙文必须怎么写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宝宝们多多包涵谢谢!...
来自异界的修炼者是四奶sinai精心创作的武侠小说,喷颜小说网实时更新来自异界的修炼者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表的来自异界的修炼者评论,并不代表喷颜小说网赞同或者支持来自异界的修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