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作者:知乎用户CvmKkD
来源:知乎
关羽的傲气是整个时代赋予的。
谈及关羽的性格,就不得不先提汉末时期特有的一种文化潮流:清议。
所谓清议,就是点评、臧否他人的社会现象。举个非常不恰当、但又比较形象的例子,大家可以把“清议”
理解为现代的选秀节目。
历代都有点评他人的文化风气,但在东汉魏晋则十分突出,甚至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
汉朝尚未出现科举制,选拔人才主要依靠以“举孝廉”
为代表的察举制:不考试,而是根据选拔者主观的儒者价值评价,以才华、道德,乃至风评、当地名望、家室,甚至是气质、相貌等标准,来评定被选拔者是否可以有资格被朝廷所用。
加之汉朝的意识形态偏向迷信,以董仲舒为代表偏向的汉儒思想为主,泛神秘主义的谶纬学大行其道,讲究“天人感应”
:人的道德能和自然产生互动,善恶皆会引起天地的反馈。
人的道德有亏,会招来疾病;国君的道德有亏,会找来瘟疫、饥荒。
在《三国演义》的开头,就是一段蔡邕利用天下频繁兴起的灾异现象,劝谏汉灵帝不要再宠幸佞宦的故事。这个剧情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可见东汉时期的世人,包括皇帝在内,都将“宦官弄权”
和“灾异现象”
构成因果关系,并且都都认为这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道德成了人的立身之本,比性命更重要。
所以不管是社会层面的规则使然,亦或者是精神世界的追求,或是对未知神秘力量的敬畏。
都造成了汉朝时期的人,极其重视个人的形象、德行、名声。
王莽便是凭借近乎于圣人的道德修养以及个人形象营销,才得以篡权称帝。
这种三代以下绝无仅有的政治奇迹,就依托于当时那种格外重视道德风评的特殊时代之中。
而这种文化潮流,发展到了东汉末年,就演变为了所谓的“清议”
,已经开始有些畸形,于是便出现了各种在现代人眼里十分出格的道德表演和行为作秀(当然,有些是发自真心)。
二十四孝中,有大半的事迹,都发生在东汉、三国、晋时期,其中便有“郭巨埋儿”
这种离奇事情。足以体现察举制时代下的社会风气。
夏侯渊饿死儿子,养活侄女。(魏略曰: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这种感天动地又令现代人困惑的行为,在当时并不鲜见。
两晋时期的邓攸,在逃难中,也做过这样的事情,他舍弃了儿子,保全了侄子。(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
这种对道德的追求,近乎深入东汉人的骨髓。
有道德被尊崇、被礼遇,这是东汉的普世价值。
甚至连法外之徒也认可这套价值观。
汉末有个叫姜肱,与弟弟外出,被强盗捉住,两兄弟争抢着送死保全对方,感动了强盗。(肱尝与季江谒郡,夜于道遇盗,欲杀之。肱兄弟更相争死,贼遂两释焉,但掠夺衣资而已。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它辞,终不言盗。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征君。肱与相见,皆叩头谢罪,而还所略物。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遣之。)
同时期的荀巨伯,为了保护病重的朋友,自愿代他送死,也感动了盗贼。(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一个人生失败的少年意外地被两位隐居的科学家看中,于是他的生命开始被改变…无论科技发达成什么样子,人类必将永远是它的主宰。这是一个预测的誓言。无...
...
一朝穿越,看白无瑕女扮男装,在御兽学院风生水起!被现身份前,一米九的室友一最讨厌柔弱的人了!病娇室友二我只是在恶作剧哦。高岭之花室友三我的伴生兽是蛇,离我远点。被现身份后,一米九的室友一抱紧我,我怕黑。病娇室友二我错了,姐姐不相信我了吗高岭之花室友三不可以害怕蛇哦,毕竟我们要生活一辈子...
苏蓁死后才知道自己是一篇修真文里的恶毒女配。书里她出身高贵,天赋异禀,却因为爱慕师父,屡次为难师妹女主,最终被女主爱慕者设计陷害,被处以极刑,万箭穿心而亡。一朝重生,回到剧情开...
三年前的一场误会,易如烟赌气听家里安排找了个未婚夫,不料未婚夫与同父异母的妹妹勾搭上了。婚礼上,妹妹挑衅道你的东西即使我不喜欢也要抢到手,但你的男人配不上我,只有冷昊天才能配得上我。易如烟拿起...
爱你不珍惜,我嫁权臣你哭什么?许羡沈多芙许羡沈多芙沈多芙许羡沈多芙许羡爱你不珍惜,我嫁权臣你哭什么?许羡沈多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