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样的话……”
夏恩咀嚼着,混着葡萄酒吞下。如果没有葡萄酒提供的营养,光靠面包活着估计得饿死,“对我来说当然很好。可这不会给你添很多麻烦吗。”
“什么麻烦啊,”
丹尼尔斯轻笑,“我还要感谢你给了我工作才是,不然我也快成活不下去的流浪汉了。”
“好吧。”
夏恩感谢地接受了丹尼尔斯的提议。
…………
爱情。宗教。悲剧。
还有……令人满足的结局。
清晨的微光透过窗户,落到书桌上。夏恩在纸上写下这几个关键词。
命题作文,在任何时候对作家来说都是折磨。尤其是,当你需要从脑子里去搜索一部符合这个主题的作品的时候。
夏恩漫无目的地在稿纸上涂写,落笔‘女人’,‘天父’,‘传道’,‘伤心的男人’之类的词汇。他隐约猜到了托马斯·昂温这么做的目的。一来,给夏恩上上强度。二来,昂温似乎想通过书籍和宗教的绑定,来增加信徒以拉拢他们的选票,获取他们的选票。
传媒大亨操纵下议院选举,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只是手法润物细无声,不是接触不到那个层次的人能够理解的。
经过了不知道多久的冥思苦想,夏恩最后将作品目标定在格雷厄姆·格林的代表作,《恋情的终结》上。
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这部作品完美契合昂温的要求。爱情,宗教,悲剧,还有,一个至少让宗教信徒满足的故事。
夏恩曾把这本书借给一个信教的朋友,觉得这本书挺伤感的夏恩,现朋友对这本书乎寻常的喜欢和‘满意’。
《恋情的终结》大概讲了一个叫莫里斯的作家,爱上一个名叫萨拉的少妇。两人在二战一次轰炸中,莫里斯不幸被击中昏死过去。萨拉以为情人死了,从不信教的她便向天主祈祷,结果莫里斯奇迹般的生还过来。然后萨拉为了天主的信仰选择了离开莫里斯。两人再次重逢,莫里斯因为萨拉的离去耿耿于怀,并对萨拉进行调查,最后现悲剧性的真相的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格雷厄姆·格林,一生陪跑21次诺贝尔奖,被认为是‘2o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趣味性强,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尤其是这本《恋情的终结》,更是代表作之一。其文笔清秀隽永,如朋友般娓娓诉说。故事跌宕起伏,反转不断,又有通俗小说的趣味性。整体上结构严谨,主题表达充沛,是当之无愧的杰作。
夏恩记得自己曾在格雷厄姆·格林的《我们在哈瓦那的人》的书评区留下评论:‘个人很偏爱格雷厄姆·格林,但他的确是一个没有天赋的作家。’
下面有格林粉丝当即气冲冲地反驳:你知道他曾陪跑21次诺贝尔文学奖吗?
夏恩只淡淡地回复了一句:那你现在应该知道他为什么总是陪跑了。
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大多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通俗故事,没有太多文学性,格调不高。因此作为纯文学奖的诺贝尔奖并不喜欢。他的作品《第十个人》《名誉领事》《喜剧演员》《吉诃德神父》之类的故事结构都有所欠缺,往往在故事中途整段垮掉,处于一个很不讨好的尴尬处境。
但《恋情的终结》完全没有这些问题。这是一本在任何时代都当之无愧的杰作,典范之作。
‘嘶啦啦’。
夏恩把草稿纸揉作一团,丢进一旁的垃圾桶里,开始将脑海中的《恋情的终结》化作文字。
“故事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作者从自己经历中选择那个可以让其回顾以往或者放眼未来的时刻时,完全是任意的……”
格雷厄姆·格林的文笔非常流畅,写起来比《克雷杜克夫人》还要舒适很多。往往上一句还没写完,夏恩的思维就已经到了另外一章了。这迫使他不断地去书写,仅仅是一上午就写了快一万字。
下午,丹尼尔斯提着肉汤和面包来看夏恩。他顺手拿起桌上的手稿,靠在书桌上,一边向下看,一边道:
“你可真是勤奋啊,夏恩。刚出版一本书没多久,就开始准备第二本了。”
“那能怎么办呢,”
夏恩上午花了大力气,饿得不行,就着肉汤大口大口吃着,“我写一本书才赚一百英镑,这点钱租房子,外加别的开销,连吃肉都要考虑再三。不努力怎么行呢!”
十六岁时被告知自己是变种人,从此我告别平凡的高中生活,进入特工学院开始了严酷的训练。在这里,每个学生面临的,除了体内变异动物基因的激活,还有为了仅有的一个特工名额的生死决斗。而踏着同伴的鲜血走到...
关于电影的故事…当然还有其它。这么好的故事。可别演砸了…...
快穿之炮灰她又黑化了...
时逢乱世,女帝趁机掠夺疆土,圣女国大盛一时,她的后宫吸纳了东洲各国和北方草原的优秀男儿们,他们或是被和亲,或是被俘虏,都不得不在这深宫中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帝的薄情让大家寒了心,他们也从对手逐渐衍生成了兄弟情深,然而女帝却浑然不知悄悄到来的危险...
「我不是神,我只是個準時下班的打工人。」「我會在工作時間內儘可能的為你提供幫助,至於我下班後就靠你自己了。」職場種田科普神祗一點點戀愛文。大概吧哈哈...
本产品只可用于与异性的身体交换您可以单方面禁止异性进入自己身体,而将身体交由系统托管由于防沉迷政策,您每天只能游戏八小时由于不可避免的bug,你可能与异类生物交换身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